肩夾擠症候群

你正在面臨這些困擾嗎?

穿衣、抬手時肩膀「卡住」,甚至痛到無法舉高?
手往上或往後舉時會感覺刺痛或卡卡、用力變困難?
晚上睡覺肩膀酸痛,尤其側睡會痛醒?
明明沒有運動受傷,肩膀卻越來越難使力?

小心!這可能不是普通的肩痠痛,而是肩夾擠症候群正在發作!

肩夾擠症候群的成因

肩夾擠症候群是當手臂抬高時,肩峰與肱骨之間的空間變窄,導致肌腱、滑囊等軟組織被夾住所引發的疼痛與發炎反應。
初期可能只是抬手痠痛、卡卡,但若未處理,可能會造成旋轉肌腱反覆摩擦、退化,甚至導致撕裂。
常見原因包括:

☑︎姿勢不良、圓肩、頭部前傾
☑︎長期使用滑鼠或抬手作業(如美容師、工程師)
☑︎運動過度(如游泳、投球、健身)
☑︎肩胛穩定度不足導致動作失衡

若拖延不治,可能導致:

☑︎肩關節活動受限、持續發炎
☑︎旋轉肌腱磨損甚至撕裂
☑︎肩膀無力與日常功能障礙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避免進展為「肌腱撕裂」的關鍵!

肩夾擠症候群的常見病程階段

功能過度期

肩部開始有不適感,尤其是在過度使用或疲勞後感到痠痛,抬手超過90度會覺得吃力或卡卡,此時滑囊或肌腱已出現微發炎,但活動範圍尚可。

疼痛加劇期

疼痛變得明顯,甚至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如穿衣、洗頭、拿高處東西都感到困難。活動角度明顯下降,有些人會因怕痛而不敢動,反而惡化問題。

結構損傷期

長期壓迫導致肌腱出現退化、局部斷裂或鈣化沉積。此時除了動作卡卡外,常伴隨夜間痛、肌力減退,甚至進一步惡化成旋轉肌腱撕裂。若拖延過久,復原將變得困難。

肩夾擠症候群怎麼治療?先理解保守治療

對於初期發炎或尚未撕裂的患者,保守治療是首選,重點在於降低壓迫、穩定肩胛動作、恢復關節間空間與組織滑動。

保守治療適用時機
若你在抬手、後伸手臂時出現卡住或刺痛感,特別是夜間容易痛醒、活動受限,建議立即評估。這時進行正確介入,大多可以改善症狀、避免惡化為肌腱撕裂或沾黏。

治療方法

吃藥控制發炎與疼痛

早期受傷常伴隨肩部劇痛與肌肉緊繃,這時會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來降低疼痛與發炎,讓你能進入後續復健訓練。
注意:「止痛不是治療的終點」,而是為了後續修復鋪路。

熱敷、電療等物理治療

透過儀器改善循環、放鬆肌肉與減輕發炎,幫助穩定關節,避免肌肉過度代償。此法適合初期症狀或術前恢復準備期使用。

低強度運動訓練

如肩胛穩定訓練、鐘擺運動等,在不惡化傷口的前提下維持肌力與關節活動度。建議在復健師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拉扯撕裂區域。

什麼時候應該考慮積極治療?

有些肩夾擠症候群的患者,在早期階段透過休息、消炎藥物、姿勢調整與徒手治療,可逐漸緩解。但如果你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後,仍出現以下情況:

☑︎肩膀活動角度依舊受限,抬手困難、持續卡住
☑︎保守治療已經做了一兩個月,症狀幾乎停滯
☑︎肩膀持續夜間痛、側睡困難、某些角度劇烈疼痛
☑︎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滑囊持續發炎或肌腱已受損

這些狀況表示你可能已經從單純的肩夾擠進展為滑囊發炎合併肌腱病變或鈣化沉積,此時單靠保守治療很難有效,應積極考慮更有效的介入方式,如震波治療、PRP注射、運動重新訓練,以免進一步惡化病情

讓樂智康的專業團隊,幫您重啟無痛生活

提醒您:積極治療方式不一定適合每一位患者的情況,所以建議治療前務必先預約檢查評估,由醫師或治療師判斷適合您的治療方式

PRP生長因子注射

原理:

從患者自身抽血後經離心處理,提取出富含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再精準注射至肩峰下滑囊、肌腱發炎處,活化局部修復反應、減緩肩部夾擠發炎。

好處:

☑︎有助減緩肩夾擠相關的慢性滑囊發炎與肌腱病變
☑︎促進局部組織修復,改善卡卡與疼痛感
☑︎可與徒手與運動治療並行,縮短修復時間

適合對象:

☑︎已接受保守治療但夾擠反覆發作者
☑︎滑囊反覆發炎或有肌腱退化徵象者
☑︎希望以自體方式活化修復機制者

超音波導引注射(如類固醇、葡萄糖水)

原理:

在超音波影像導引下,醫師將消炎藥物精準注射至肩峰下滑囊或夾擠壓力點,快速降低局部發炎腫脹、改善肩膀活動時的卡頓與疼痛。

好處:

☑︎有效控制急性期肩膀抬手痛與夜間痛
☑︎精準定位發炎區,提升藥效並降低副作用風險
☑︎為後續的徒手與運動治療打下減痛基礎

適合對象:

☑︎肩夾擠症候群急性期,舉手就痛、夜間干擾明顯者
☑︎保守治療成效有限、希望快速緩解疼痛者
☑︎已排除重大肌腱撕裂、希望避免進展惡化者

徒手治療

原理:

由專業治療師進行肩關節鬆動、肌筋膜釋放與肩胛穩定手法,針對夾擠區域釋放壓力、改善肌肉不平衡與關節排列不良,恢復肩膀活動流暢度。

好處:

☑︎緩解肩部卡住與夾擠張力,減少代償動作
☑︎釋放過度緊繃或發炎肌群,提升活動度與耐受度
☑︎搭配運動訓練可強化控制,避免夾擠再發

適合對象:

☑︎有明顯肩膀卡卡、活動受限、側睡疼痛者
☑︎想透過非侵入性方式改善肩部功能者
☑︎曾嘗試熱敷或電療效果不明顯者

運動治療

原理:

由治療師規劃包含肩胛穩定、旋轉肌強化與姿勢矯正的訓練計畫,幫助重建肩部協調,改善上肢使用時的肌力失衡與夾擠風險。
好處:

☑︎強化肩胛與旋轉肌穩定度,降低夾擠機率
☑︎重建肩部動作路徑,提升整體活動效率
☑︎降低未來反覆發作與進一步肌腱病變的風險

適合對象:

☑︎肩夾擠症候群穩定期,仍有活動限制者
☑︎希望恢復運動或上肢功能使用者
☑︎想以運動方式改善姿勢與肌力失衡者

該網路掛號還是專人諮詢?幫你快速理清楚

因為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我們幫你整理了兩種諮詢方式,讓你依照需求與時間安排,自主選擇最適合的方向:

網路掛號

醫師看診 + 影像檢查
病因解釋 + 治療規劃

適合
☑︎想直接到診間,請醫師看診檢查並治療處理者
☑︎疼痛影響生活工作,需直接快速解決症狀者
☑︎想快點搞清楚狀況、明確知道治療的最佳方案者

專人諮詢

填寫表單 + 專人聯絡
相關問題 + 客服說明

適合
☑︎不知自己是否該如何就醫就診
☑︎對於院所有相關問題想請教
☑︎僅提供客服說明,法規上無法線上看診

我們的建議流程

(視情況調整、靈活應對)

先安排
【功能檢查+醫師專業評估】(健保給付)

根據檢查結果
判斷是否適合保守療法

若需進一步鬆動或進階治療,
也能在當場討論安排(包含健保+選擇性加強項目)

成功案例

原本一抬手就痛,現在能輕鬆抱小孩、拿東西

陳小姐因照顧幼兒需反覆抱舉,肩膀出現痠痛卡卡感,一開始以為是疲勞,後來連舉手、穿衣都不舒服。
經診斷為肩夾擠症候群初期,安排超音波導引注射+徒手治療,並搭配肩胛穩定運動。兩週內疼痛明顯緩解,六週後活動角度回到正常,已能自在照顧孩子。
陳小姐|34歲|全職媽媽

工作整天用滑鼠,原本抬手都痛,現在打字也不卡了

李先生長期使用電腦工作,某天開始右肩反覆痠痛,晚上也會痛醒。檢查後確診為中期肩夾擠症候群。
接受徒手治療、震波治療與PRP生長因子注射,同時調整姿勢與動作模式。四週內疼痛大幅改善,現在能正常使用電腦與處理文件,工作效率也提升。
李先生|41歲|工程師

打羽毛球時肩膀卡卡的,現在可以正常發球殺球

吳先生熱愛運動,但近半年發現右肩舉高出力困難,且揮拍常出現刺痛感。診斷為肩夾擠症候群合併旋轉肌肌腱炎。
安排超音波注射、徒手治療與運動控制訓練,並進行肩胛與旋轉肌強化。療程約六週,疼痛已明顯控制,現在運動回場無礙,動作也更順暢。
吳先生|58歲|業餘球友

相關文章

找回靈活肩膀不再是夢!

五十肩好幾年,電療、熱敷、針灸都沒有什麼效果; 我覺得徐醫師真的能針對這個問題處裡,真的有對症治療,非常明顯改善!

找回靈活肩膀不再是夢!

五十肩好幾年,電療、熱敷、針灸都沒有什麼效果; 我覺得徐醫師真的能針對這個問題處裡,真的有對症治療,非常明顯改善!

找回靈活肩膀不再是夢!

五十肩好幾年,電療、熱敷、針灸都沒有什麼效果; 我覺得徐醫師真的能針對這個問題處裡,真的有對症治療,非常明顯改善!

© Copyright – 樂智康 | design by Morcept